111學測新制介紹

如何正確選擇報考校系?
只有六個大學志願,該如何選擇?

        根據甄選入學委員會規定,普通高中生每位同學可選填6個一般大學志願和6個科技大學志願(具體規定依甄選入學委員會公告為準)。因此,每年學測成績公布後,考生通常會迫不及待地前往落點分析網站,根據自身成績查詢可能的學校選擇。然而,這種做法背後隱藏著兩個重要風險,值得同學和家長特別留意。詳情請見下文。


危機一:你知道你選擇的科系是讀什麼的嗎?
         每年學測成績通常於2月底公布,然而,考生需要在3月初或中旬便向高中端提交個人申請志願,這段時間僅有短短半個月。由於時間緊迫,大多數同學往往只能根據自己對科系的基本了解,以及落點分析系統提供的錄取機率來進行選擇。然而,這樣的選擇方式存在風險,因為落點分析系統雖能提供過去錄取數據,卻無法全面反映各科系的真實面貌和個別學生的需求。許多學生可能因此依賴機械式的數據去選擇科系,卻忽略了對自己興趣、專長及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結果,雖然他們順利錄取,但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卻發現所選科系與自己的興趣或職業規劃存在差距,最終導致學習動力不足、休學、轉學或轉系等情況發生。這樣的選擇不僅浪費時間和資源,還可能對學生的未來規劃造成不小的影響。
因此,面對如此重要的選擇,學生應該在了解自身優勢和興趣的基礎上,謹慎選擇科系,並在專業輔導的協助下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危機二:落點分析系統可以相信嗎?那些符號是什麼意思?
         除了科系選擇外,許多學生和家長在拿到學測成績後,依然習慣性地進入落點分析網站查看自己成績的落點狀況。儘管這些網站提供了一些參考數據,但由於大多數的落點分析軟體主要採用過去科系的錄取分數進行參考,再根據當年情況進行調整,因此可能存在誤差。尤其是每年錄取標準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波動性較大,這樣的系統無法完全準確預測當年的錄取情況,所以落點分析結果應該僅作為一個參考工具,而不是決定志願選填的唯一依據。過度依賴這些數據可能會讓學生錯失其他更合適的選擇,甚至可能因過於倚賴數據而忽略了自身的興趣和優勢,導致不必要的遺憾。
此外,不同落點分析軟體在呈現結果時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平台將錄取機率以「0~6星」的方式顯示,星星數越高代表錄取機率越大;而有些則使用正負數字,數字越大表示錄取機會越高。這些不同的呈現方式可能讓家長和學生對分析結果的解讀產生誤解,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志願選擇。因此,除了使用這些工具外,學生和家長也可以尋求專業機構的協助,幫助他們更精準地分析落點,制定更合適的志願選填策略。


大學申請入學審查資料包含什麼?

除了落點分析和校系選擇,申請入學的另一個關鍵環節便是審查資料的準備。然而,對於大多數同學和家長來說,申請入學往往是同學第一次準備類似履歷的申請文件,因此,對於審查資料應該準備哪些內容常會感到困惑。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申請流程,以下將詳細說明審查資料的繳交內容及相關注意事項。

從最終的上傳系統,瞭解需要上傳的項目
        下圖顯示了申請入學最終上傳至學校的畫面,根據畫面內容可以看出,現行申請入學須上傳的資料分為六大項目,包括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學習歷程自述以及其他。其中,修課紀錄由學校協助上傳,其他項目則由同學自行負責。
        在同學自行上傳的部分,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學習歷程自述以及其他這三項為個別校系的指定要求。若學校未特別要求這些項目,同學可不必上傳。相對地,多元表現和課程學習成果是必繳交的項目,同學需根據自身情況來準備資料。
        同學可以選擇使用學習歷程檔案(模式A)或是自行上傳PDF檔案(模式B)進行資料上傳。雖然目前選擇哪一種模式對於最終評分的影響並不大,但若時間允許,建議同學優先選擇學習歷程檔案的形式,這樣能減少重新準備的負擔,並使資料更加有條理、完整,符合申請流程的要求。

學習歷程檔案原來這麼重要!
我該如何準備?

        如右圖所示,申請入學所需提交的審查資料中,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這兩項成績占據了近一半的比例。而這兩部分的資料,正是由同學高一至高三的學習歷程檔案所構成,因此,學習歷程檔案格外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申請資料的評分,並且有助於展示個人在學業和多元發展上的表現。

🔽高一到高三都有上傳,還是要注意的兩件事

注意一: 上傳的資料有辦法吸引教授嗎?
        在多年輔導經驗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對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往往抱持「交功課」的心態,因此,檔案的品質參差不齊。為了確保資料具說服力,建議同學回顧過往上傳的資料,若您有和右側六個問題類似的疑問,建議即時進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資料的專業性與完整性。

注意二:上傳的資料跟科系有關聯性嗎?
        除了注意上傳文件的品質外,同學還需特別關注文件與所選科系之間的關聯性。以同學A為例,他原本是理工組學生,上傳的學習歷程多與理工相關,但因為學測成績的原因,他決定將商管學院作為報考方向。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調整過往的資料,突出與商管領域相關的經歷與能力,才能讓教授看到他與所選科系的契合度。這樣的調整不僅有助於提升資料的針對性,也能大大提高獲得高分的機會。

高一到高三都沒做,怎麼辦
        如果您在高一至高三期間因故未能按時上傳學習歷程檔案,不必灰心喪氣。現行的學習歷程檔案制度提供了多種補強機制,讓您仍有機會彌補過去的遺漏。因此,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急著轉向分科測驗,還可以藉由補強資料,展示自己的優勢與潛力,提升申請入學的競爭力。

審查資料如何上傳

這些小細節,一定要注意

審查資料上傳的步驟?
1. 進入系統:使用 Google Chrome 或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進入上傳系統。
2.閱讀並同意「網路審查資料上傳同意書」:輸入學測應試號碼、身分證號碼(或居留證號碼)後四碼、考生個 人密碼及驗證號碼。勾選「我已閱讀『網站資訊安全及隱私權政策聲明』」,然後點選「同意」。
3.檢視學習歷程資料:點選「檢視」,查看您的學習歷程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首次登 入系統時,根據校系要求設定「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的繳交方式。
4. 核對基本資料與校系:核對您的考生基本資料及選擇的校系,確認無誤後,點選欲上傳資料的校系。
5. 選擇上傳方式:依照所選校系要求,選擇【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或【自行上傳PDF檔】兩種上傳方式
6. 完成所有審查資料上傳:逐一完成所有選定校系的審查資料上傳(無論是勾選還是PDF上傳)。
7. 核對資料:完成所有上傳後,點選「檢視審查資料繳交核對清單」檢查是否所有資料上傳無誤。
8. 確認並送出資料:若資料無誤,輸入「考生個人密碼」並點選「確認」,正式送出資料, 送出後即無法修改

選擇【勾選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步驟一:點選「選擇檔案」,選擇您已製作完成的PDF檔案。
步驟二:點選「開啟」後,再點選「上傳」鍵,將檔案上傳至系統。
步驟三:上傳後,該審查項目會顯示放大鏡圖示、檔案大小及最後更新時間,可進行檢視或刪除

選擇【自行上傳PDF檔】


步驟一:點選「選擇檔案」,選擇您已製作完成的PDF檔案。
步驟二:點選「開啟」後,再點選「上傳」鍵,將檔案上傳至系統。
步驟三:上傳後,該審查項目會顯示放大鏡圖示、檔案大小及最後更新時間,可進行檢視或刪除

入學管道

三大關卡,決定同學申請入學成果

        在申請入學的競爭中,主要的評分項目可分為三大領域:學測成績表現、書面審查資料及指定甄試項目(如面試、筆試或其他)。學測成績是入學過程中的初步篩選依據,展示了學生的學術基礎;書面審查資料則讓招生委員會深入了解學生的個人特質、過往學習成果和未來潛力,這一部分通常包括學習歷程檔案及其他學校指定的資料;而指定甄試項目,像是面試或筆試,則是讓學生能夠在競爭中進一步表現自己,特別是在學科成績之外,展示其溝通能力、思維邏輯和個人魅力。這三大項目相互結合,共同決定了最終的錄取結果。
然而,因申請入學制度太過繁雜,加上同學及家長無法耗費大量時間鑽研,因此,時常在申請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以下簡列出同學及家長常見的問題及專家的見解。

~注意事項~

上傳的資料有辦法吸引教授嗎?


在多年輔導經驗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對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往往抱持「交功課」的心態,因此,檔案的品質參差不齊。為了確保資料更具說服力,建議同學回顧過往上傳的資料,檢查是否存在填寫不夠確實的情況,如果有,建議及時進行修改和改善,以提高資料的專業性與完整性。

上傳的資料跟科系有關聯性嗎?


除了注意上傳文件的品質外,同學還需特別注意文件與所選科系之間的關聯性。以同學A為例,他原本是理工組學生,上傳的學習歷程多與理工相關,但因為學測成績的原因,他決定將商管學院作為報考方向。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調整過往的資料,突出與商管領域相關的經歷與能力,才能讓教授看到他與所選科系的契合度,也能大大提高獲得高分的機會。

甄選1493輔導顧問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96號8樓
臺北專線:(02)2775-2597

臺中專線:(04)2321-9927

win@1493.com.tw

懸浮按鈕